2009年12月26日 星期六

語言治療

1. 何謂神經性語言障礙?
    腦部疾病或創傷所引致的溝通障礙統稱為神經性語言障礙,視乎腦部受損的部 份及嚴重程度,可導致失語症、失用症或構音障礙等。

2. 何謂失語症?
    失語症是指由後天腦部病變或創傷而導致的溝通障礙。形成失語症的疾病包括 中風、腦炎、腦創傷、腦腫瘤等等。除了失語症外,有些病者亦可能有其他語言困難;例如面部及口腔肌肉控制不靈而說話含糊不清,或者導致構音困難症。

3. 失語症的徵狀 :
    失語症病者的溝通障礙,可粗略分為理解能力及表達能力兩方面。因溝通可透過語言或文字進行,所以失語症會影響說話,聽解,書寫及閱讀等方面的表現。

(1) 說話方面: 病者可能會找不到適當的字來表達自己,出現「有口難言」或「兜圈子」的情況。有些病者會說錯字、發錯音、或用錯誤的句式結構來表達自己,甚至不由自主地重覆某些說話。有些病者說話時可以很流暢,滔滔不絕,但內容紊亂,令人有語無倫次的感覺,而無法將主題清晰地表達出來。

(2) 聽解方面: 有些病者不能牢記太長的句子,只能明白部份的內容或字眼;有些則是不懂得分析聽到的話,或因分析錯誤而誤解說話的意義。

(3) 閱讀方面: 病人可能忘記一些文字的意義或不能明白複雜的句子,也可能混淆一些意義相近或字形相似的字或詞語,以致誤解文字的內容。

(4) 書寫方面: 有些病者只能記起字的一部份,或者似閱讀時的困難,混淆了意義相關或字形相近的字,以致出現寫錯字或用錯詞,而大多病者不能書寫流暢的文章。

4. 當人們有哪些溝通障礙時,可轉介給語言治療師:

(1) 有聽力困難的現象:聽不清楚講者所說的話,或經常需要講者複述說話的內容。

(2) 有聽覺記憶力的問題:雖聽得懂講者說話的內容,但是一下子就忘了,也因此無法參與深入的話題。

(3) 有語言理解的問題:語言理解上出現了問題,例如: 聽不懂或無法完全理解抽象的語彙、較複雜的句法,或有幾個轉折的連接詞。

(4) 有說話的問題:雖然聽得懂講者的話,也知道答案,但是說話不清楚、嗓音沙啞,或是有口吃的問題,使得講者需要很費力或重複很多次,才能聽得懂其內容。

(5) 有語言表達的問題:還不太會說話,只能發一些聲音或說幾個字,或是常會說錯話。

(6) 有閱讀或書寫困難的問題:雖然聽得懂講者說話的內容,但是卻無法正確寫下來;常會寫出錯別字、部首相反或創新字等;看不懂書面資料或簡圖等視覺符號;或在圖片和文字的比對上有明顯的困難。

(7) 因生理因素造成的溝通問題: 此處是指先天或後天生理性障礙(如智能障礙、自閉症、注意力缺陷、顏面傷殘、唇顎裂、腦性麻痺等)伴隨而來的溝通問題,可能會造成語言理解、表達和說話能力的問題。

5. 兒童語言治療 :
    一般兒童發音不標準的情形,稱為『構音/音韻異常』,造成異常的原因如下:

(1) 機能性構音/音韻異常:指器官上的構造及運用,都找不出任何缺陷,但是就是發音不標準。

(2) 構音器官結構上的問題,例如: 舌繫帶、唇顎裂、嚴重咬合不正。

(3) 構音器官神經肌肉控制的問題,例如: 腦性麻痺、口腔動作協調差。

(4) 感覺異常,例如: 聽力障礙、口腔靈敏度差。

(5) 智能問題,例如: 發展遲緩、智能障礙。

    語言治療師說明,在幼兒3至4歲以前,構音器官的發展尚未完全成熟,語言純熟度不夠,常會出現發音不標準的情形,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語言發展愈來愈成熟,構音/音韻異常的情形就會自行改善。因此,當孩子到了4歲之後,仍有發音不標準的情形,則需要接受語言治療師的評估與治療。

    構音/音韻異常的幼兒,接受語言治療最適當的時機,為年齡4-6歲,最好在孩子上小學一年級前完全矯正,才不會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或影響其人際互動。單純的機能性構音/音韻異常,只要家長與幼兒能配合,在專業的語言治療師指導下,成效通常不錯,大部分的幼兒在接受語言治療後,半年至一年內口齒清晰度會有明顯的改善,甚至可以完全發出正確的語音,若家長對孩子的發音仍然有疑問或不放心,建議找語言治療師評估是最好的方法。

    何謂舌繫帶?即是所謂的『舌根』,學理上稱為『舌繫帶』,而幼兒舌繫帶是否太緊,只要觀察幼兒伸舌頭時,舌頭中線是否呈現凹陷,也就是舌頭伸出來的時候是否呈現M型,這樣就是舌繫帶太緊,或是引導幼兒做舌頭運動,看舌尖是否能碰觸上下唇,也順便觀察舌頭的活動情形。一般而言,舌繫帶通常不是造成幼兒構音/音韻異常的主要因素,可以請復健科醫師、耳鼻喉科醫師或語言治療師評估確認,以免讓孩子白挨一刀。

6. 幼兒語言發展遲緩 :
    使用語言相互溝通是人類和其他物種不同的地方,但語言是經過學習而來的,如果學習過程不順利、或因特殊因素無法學習,都會造成語言發展的遲緩。就一個正常孩子來說,約10個月大時就能發出「ㄉㄚ」、「ㄇㄚ」等牙牙學語聲,約1歲開始會說爸爸、媽媽等兩個字的詞,到了2歲大時可講兩個字組合的句子。

    一般而言,孩子們在兩歲到五歲之間是學習語言最快速的階段。造成語言發展障礙的先天、後天因素很多,最常引起小朋友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是聽力受損,然而並非每個聽力受損的孩子都會表現出一般人想像中「聽不到」的症狀,他們可能對聲音仍有反應,只是聽不清楚,以致父母親認為小朋友「聽不到」,這時必須接受聽力檢查找出病因,才能找對訓練、治療的方向。

    另外,有許多孩子可能罹患了自閉症,父母親卻帶到門診抱怨:「小孩怎麼兩歲了還不太會說話?」仔細評估才發現,小朋友和別人都沒有眼神接觸,彷彿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而且對於某些玩具和事物相當固執,此時必須針對自閉症安排相關心理治療課程及訓練計畫,而非只是單純治療語言部份。

    還有許多孩子在學習語言過程中會出現構音不準確或是口吃等問題,嚴重者也應找語言治療師協助,尋求改善。一般人常認為,舌繫帶過長會造成語言障礙,於是帶著孩子去剪舌繫帶,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絕大多數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都沒有舌繫帶過長的問題。使用語言溝通是人類的重要本能,語言有障礙的兒童,不單與他人溝通會有困難,也會影響其他方面的學習,甚至不利人際關係,造成孩子自卑,不願與他人說話。因此兒童語言障礙應及早發現,接受相關專家的評估,找出潛在的病因以及最適合的治療訓練方式,愈早介入治療,改善的成效也會愈好。

7. 協助嬰幼兒語言發展的技巧 :
    在日常生活環境中,父母有許多機會可以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只要家長能夠時時刻刻掌握一些技巧,便可以為孩子創造比較好的語言環境。

(1) 家長在和嬰幼兒說話時,速度應該保持適中,而且可以藉助誇張的表情與語調,來幫忙小朋友處理訊息。過快或過慢的說話速度對小嬰兒都是負擔,小嬰兒比較沒有辦法處理過快的訊息,對於過慢的訊息則容易抓不住重點而分心。

(2) 家長除了給予說話的刺激外,配合不同強度與不同部位的身體觸覺刺激是必要的。因為我們接收訊息不單只靠聽覺,還包括視覺、觸覺以及不同的感官知覺,如此有助於嬰幼兒更快地接收各種訊息。

(3) 不要太重視嘴形,否則反而會扭曲了語言的品質。自然的嘴形可以幫忙小嬰兒適應其他人的說話方式。

(4) 藉由模仿與停頓,幫忙小嬰兒奠定一來一往的溝通模式。父母不要急著不斷地說話,話說到一個段落或一小句,就應該給孩子反應的時間。孩子的一舉手、一投足,甚至嘴角的小動作,都可以是溝通的反應。

(5) 大人模仿小孩的聲音或動作,可以幫忙孩子知覺到自己的行為,通常孩子會受到鼓勵,發出更多的聲音或溝通性的肢體行為。

(6) 生活周遭都是話題,大人應習慣使用簡單而完整的句子來表達,小孩才會較早有句子的概念。單詞的使用要看情境,我們可以用單詞來作為強調之用,但不可以只用單詞做溝通。

(7) 對於嬰幼兒,父母可以使用手指謠、歌謠、童謠來幫助孩子學習語言。手指謠、歌謠、童謠有豐富的語調,語詞的重複性又高,再加上簡單的旋律,這些特性可以有效地幫忙嬰幼兒學習語言。大人應該掌握這些特性,抓住嬰幼兒的注意力。一般人會想放錄音帶給嬰幼兒聽就好,殊不知這會抹煞手指謠、歌謠、童謠幫忙嬰幼兒學習的特性。

8.以電影為例-《潛水鐘與蝴蝶》 (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 :
    影片片頭先以尚多明尼克•鮑比的視角開起,敘述正值42歲壯年的鮑比突然全身中風陷入昏迷,在3個禮拜後甦醒,不過被診斷出得到閉鎖症候群 (Locked-in Syndrome),全身癱瘓僅僅剩下左眼可以活動。不過鮑比的意識清楚,在語言治療師所研發的語言表達系統下,鮑比藉由眨眼的動作透露要表達的意思。由於鮑比在病發前為時尚雜誌《ELLE》的總編輯,他曾與出版社協議要出一本書,鮑比便因此透過眨眼的動作寫下一生的回憶錄。劇情接著以鮑比的現況以及回憶交錯,描述著鮑比以往的風流韻事、與妻兒的互動、與父親的情深,以及與醫院治療師的互動情誼。

9. 心得感想:


  語言使人類心智結構和功能,以及溝通能力緊密地結合一起,而正常的人類都具有講話的能力,但是任何人都必須通過學習才能獲得語言能力。使用語言相互溝通是人類和其他物種不同的地方。由於語言是經過學習而來的,如果學習過程不順利、或因特殊因素無法學習,都會造成語言發展的遲緩或障礙。零至二歲的孩子最主要的學習模仿,成人要有耐心,不斷的重複,讓孩子有模仿的機會。當小孩在零至二歲時,較注重發音,也許是無意的發聲,所以成人要引導他有意的發聲,並且不斷的重複他所發出的任何聲音。對於幼兒熟悉的字句,要多重複唸幾次,並帶領幼兒了解意思。當孩子發出聲音或達到預期,要立即給與鼓勵。這些都是幫助學齡孩子們學習語言的重要過程,任何過程都不可忽視。因此,語言治療師是個不可或缺的輔助者,若家長對孩子的發音有疑問時,醫生通常建議找語言治療師評估是最好的方法。語言治療師除了幫助孩童學習語言之外,他們也幫助有中風、腦創傷、腦腫瘤而導致有失語症之病患。


參考文獻

1語言治療服務。網址: http://www.thdf.tc.edu.tw/Site5/newfile_2.htm。
2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語言治療。網址: http://nncf.org/face/treat_04.htm。
3周彥廷 幼兒語言發展遲緩。網址: http://www.uho.com.tw/sex.asp?sid=11&aid=4584。
4淺談兒童語言治療。網址: 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3629。
5維基百科 潛水鐘與蝴蝶。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D%9B%E6%B0%B4%E9%90%98%E8%88%87%E8%9D%B4%E8%9D%B6_(%E9%9B%BB%E5%BD%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