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Chapter 7: Disturbance of Brain Functions (Part 1)

Pierre Paul Broca ( 1824.06.28-1880.06.09)




皮埃爾•保爾•布羅卡 (Pierre Paul Broca 1824.06.28-1880.06.09),法國外科醫生、神經病理學家、人類學家,也是最早發現大腦左半球語言中樞的生理學家。出生於法國南部的聖•富瓦•拉•格朗,病逝於法國巴黎。

他 1849 年獲得巴黎大學醫學博士後,進入巴黎近郊一所醫院,並稱為當時著名的外科醫生。如今以布羅卡命名的解剖部位、症狀群以及公式不少。如腦部的布羅卡氏區、布羅卡氏間隙、布羅卡氏底角、布羅卡氏帶,以及大陰唇內側的布羅卡氏囊;症狀群有布羅卡氏失語症(即運動性失語症);測量方法有布羅卡氏顏面角,體質人類學用以計算頦部凹凸深度;以及廣為人知的估計成熟男性理想體重的布羅卡氏公式,即身長減 100 釐米為理想體重公斤數。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布羅卡氏區。

布羅卡氏區又稱布羅卡氏中樞、布羅卡氏回,即運動性言語中樞。位於主側大腦半球額下後部靠近島蓋處,即布魯德曼第 44、45 區。在布羅卡的發現之前,P.弗盧朗學說堅持大腦的整體功能。布羅卡氏區損害導致運動性失語症,由於有關肌肉共濟失調,不能將語言以口語方式表達出來。障礙程度輕重不等。輕者找到個合適的詞,重複使用有限的詞彙,句子簡單,語法單調,表達中有較長的停頓。重者言語功能喪失,能發音,但構成不了詞句。

布羅卡氏區的發現相當奇特。1831 年,在巴黎郊外的俾舍特耳瘋人病院內,來了一位 21 歲的男性患者。他沒有其他病症,只是不能說話。他住在俾舍特耳院內,總共 30 年,到了 1861 年 4 月 12 日,因患病而就診于外科醫生布羅卡。布羅卡細心地在患者身上作了 5 天檢查,結果發現他的喉頭肌肉和發音器官都不足以阻礙其正常的語言運動,也沒有其他癱瘓的症候可以妨礙發音,而且患者還很聰明,他能借助符號來進行交際,其他方面也都顯得正常,不至於不能說話。患者死于 4 月 17 日,布羅卡當天就進行了屍體解剖,他發現在大腦左半球的第三個前額溝回有一內傷。因此布羅卡將其腦保存於酒精之內,並向法蘭西人類學學會描述了他的發現。

布羅卡氏區的發現是對弗盧朗的大腦功能整體學的第一次真正的挑戰。布羅卡氏區的發現,不但使人想念神經系統內的機能各有其較特殊的定位,而且還找到了以腦溝回作為腦的機能分區的明確標誌。以後的研究表明,言語有著非常複雜的機制,以致於無法確定一個特定的大腦區域。值得注意的是,弗盧朗和布羅卡的主張雖不相同,但他們都是根據實驗和科學觀察而獲得結果。由於弗盧朗的切除法不能用之於人類,布羅卡所用的臨床法就成了切除法的非常有用的補充。

布羅卡的名字也與現代人類學的發現緊密聯繫著。他的研究涉及頭骨,為此,他發展了研究的技巧和方法,也研究了大腦比較形態學,以及大腦和頭骨的拓撲學。



Carl Wernicke (1848-1905)



卡爾•韋尼克 (Carl Wernicke 1848-1905),德國神經病學家,闡述神經病與大腦特殊區域有關,以對失語的描述(1874)而著名。

Shortly after Paul Broca published his findings on language deficits caused by damage to what is now referred to as Broca's area, Wernicke began pursuing his own research into the effects of brain disease on speech and language. Wernicke noticed that not all language deficits were the result of damage to Broca's area. Rather he found that damage to the left posterior, superior temporal gyrus resulted in deficits i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This region is now referred to as Wernicke's area, and the associated syndrome is known as Wernicke's aphasia, for his discovery.




Inferior frontal gyrus (IFG) 額葉額下回


Superior temporal gyrus (STG) 顳葉顳上回











人類的大腦

簡單來說,大腦的形態解剖可分為額葉 (Frontal Lobe)、頂葉 (Parietal Lobe)、枕葉 (Occipital Lobe)、顳葉 (Temporal Lobe)和島葉 (Insular Lobe)。額葉位於腦的前半部,包含了人類語言形成高度相關的重要區域─布若卡氏區 (Broca's Area)。頂葉位在額葉、枕葉和顳葉之間,是為處理各類感覺訊息(包括痛覺、觸覺等)的中樞,同時也和語言、記憶等功能有關。枕葉是大腦皮層的一個區域,其已知的主要功能包括處理視覺信息。顳葉位於額葉和頂葉的下方、枕葉的前方,為處理聽覺訊息的中樞,人類語言相關的重要部位韋尼克區 (Wernicke's area)位於此區。

從神經心理學的觀點,是認為在腦中負責幾項不同工作的區域,如:角回 (angular gyrus)是負責解碼的部分,Broca area (Inferior Frontal Gyrus, IFG),Wernicke area(Superior Temporal Gyrus, STG)是負責語意的部分,而extrastriate及 striate cortex部分是關於字形以及視覺處理的部分。這些部份沒辦法對於訊息做出一致、共同的處理,就會讓閱讀者無法將文字轉換成有意義的資料讓自己了解。




Reference:

Pierre Paul Broca

http://www.whpsy.com/person/b/Broca.P.P.htm

Carl Wernicke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rl_Wernicke

Inferior frontal gyrus (IFG)

http://en.wikipedia.org/wiki/Inferior_frontal_gyrus

Superior temporal gyrus (STG)

http://en.wikipedia.org/wiki/Superior_temporal_gyrus

少男少女 - 語言處理,動腦不同Sex differences in neural processing of language among children.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第 263 期.

http://enews.nhri.org.tw/enews_list_new2_more.php?volume_indx=263&showx=showarticle&article_indx=6586

學習障礙

http://dathoctopus.myweb.hinet.net/LD.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