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 N. Kornilov (1879.03.09-1957.07.10)
康斯坦丁•科尔尼洛夫 [Konstantin Nikolaevich Kornilov 1879.03.09-1957.07.10],前苏联心理学家,十月革命后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出生于前苏联西伯利亚的都明(Tiumen,现属俄罗斯),逝于前苏联莫斯科。
1895-1905 年曾任教师,后进入莫斯科大学,1910 年毕业于该校历史语言系,留校工作后先任 G.切尔班诺夫的助教,后担任讲师,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工作。他在 1923-1930 年和 1938-1940 年两次任莫斯科心理研究所主任,1921 年他组建了第二莫斯科大学(后改为列宁师范学院)教育系。1923 年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研究院院士、副院长和主席团委员,1944-1950 年间担任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前苏联为了奖励他对发展心理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授予他两枚列宁勋章和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科尔尼洛夫的心理学基本观点集中体现在他的《从心理学观点看人的反应理论》一书中。在这部代表作中,他发展了“反应心理学”的概念,而不是由 V.M.贝克特雷失提出的简单反射学。反应指生物体所有的反应动作,不只是单一器官的反射。在科尔尼洛失看来,反应的本质是生物社会性的,包括生物体的所有现象,从最简单的反应到人类行为的最复杂形式。他从理论上将心理学与生理学进行了区别,认为生理学处理人的简单反应但忽视社会关系,而心理学则是从生物社会性角度研究人的反应。此外,科尔尼洛夫还试图把心理学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综合起来。
科尔尼洛夫是前苏联最早创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心理学的心理学家之一,但他的反应理论却被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诸多具体理论(包括机械和能量的主张)的一个折衷性结合。他强调把反应应用于生物学和社会现象,认为人类具有和动物一样多的本能,但是人类的本能为社会性习得的反应所掩饰。为此,他受到许多批评。他将格式塔心理学发展为马克思心理学(Marxist psychology)的观点曾对 L.维果斯基的心理学研究产生过影响。
2. V. M. Bekhterev (1857.01.20-1927.12.24)
弗拉基米尔•米哈伊诺维奇•别赫捷列夫 [Vladimir Mikhailovich Bekhterev 1857.01.20-1927.12.24],俄国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
1873 年中学毕业后,升入外科医学院(后改名为军医学院)。1878 年起在密尔热耶夫斯基领导下的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教研室工作,1881 年在圣彼得堡获得医学博士学位。随即出国进修,师从 J.M.沙可和 E.杜布瓦 - 莱蒙学习神经学,还在莱比锡 W.冯特的实验里当过一年研究生。1885 年回国后,他在俄国建立了最早的两所心理学实验室:一所在喀山,建立于 1886 年;一所在圣彼得堡,建立于 1895 年。
他还于 1896 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实验心理学杂志,刊名为《精神病学、神经病学和实验心理学评论》。1907年,他又创办了一所设有精神病、酒精中毒、癫痫和神经外科等专门系科的精神神经病学研究所。
别赫捷列夫因为对联结反射的研究而著名。他大致上是与 I.巴甫洛夫在同一时期开展这项研究的,但他在该领域所涉及的范围更广。巴甫洛夫的研究最初只涉及腺体分泌,而别赫捷列夫则涉及到动力消失后的反应:狗的爪子、人的手。他还探索了一些反射类型,例如对皮肤突然施以冷的刺激,使人产生吸气的反射。
他假设联结反射是切行为的基础,是以语言表达的方式起着作用的一种复杂的反射。J.B.华生在 1915 年就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发表的演讲中,就引用了 1913 年用德文和法文翻译过来的别赫捷列夫的著述,而当时他的手里只有很少几篇翻译过来的巴甫洛夫的文章。尽管别赫捷列夫的研究更具广泛性,但巴甫洛夫的理论更为综合,更有助于形成概念,因而产生了我们今天所知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
他深入地研究了人类的行为,并对教育问题(包括儿童的培养)感兴趣。例如,他强调音乐对于儿童早期的艺术培养所起的作用。他研究了反应时、注意广度以及出生 5 天的婴儿首次出现前庭反射时的成长点等。在神经解剖和医字术语方面,他的名字至今仍在使用,例如别赫捷列夫病。
他反对主观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力求在研究的客观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自然科学的心理学说。他把自已的心理学观点的体系称做客观心理学,以后又把它称为“心理反射学”和“反应学”。别赫捷列夫的理论是试图实现对心理现象理解的反射理论,但他的方法论基础具有折衷主义和机械主义的特点。他把心理学解释为行为的科学,把人的一切行为理解为天生的和个体获得的联结反射的部和,认为不要去研究意识。他的反射学在十月革命后曾受到批判,因为他试图以反射论立场解决社会性质的问题,把物理的、机械的、生物的规律同社会现象的规律等同起来。这是他的机械论观点的极端表现。
3. I. P. Pavlov (1849.09.26-1936.02.27)
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 [Ivan Petrovich Pavlov 1849.09.26-1936.02.27],俄国生理学家和生理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出生于俄国俄罗斯西南方梁赞的一个贫困的牧师家庭,因流感性肺炎逝于前苏联列宁格勒。
父亲是农奴教区的牧师,收入微薄,母亲是一位牧师的女儿,有时在富人家做女佣以贴补家用。巴甫洛夫是父母 5 个子女中的长子,因此自幼就养成他负责的个性。当时,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刚颁布法令,允许家庭贫穷但有天赋的孩子免费上学。巴甫洛夫两个条件都符合,因此就接受了小学和中学教育。1860 年进入梁赞教会中学,1864 年毕业后进入梁赞教会神学院,准备将来做传教士。在此期间从皮萨列夫(Dmitri Ivanovitch Pisarev)的文章《动植物世界的进步》中,他知道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并受到当时苏俄著名生理学家谢切诺夫(Ivan Mikhailovich Sechenov, 1829-1905)1863 年出版《脑的反射》一书影响,对自然科学发生兴趣,乃放弃神学,1870 年进圣彼得堡大学,先入法律系,后转到物理数学系自然科学专业。谢切诺夫当时正是这里的生理学教授,而年轻的门捷列夫则是化学教授。巴甫洛夫在大学的前两年,表现平凡,在大学三年级时,上了齐昂(Ilya Cyon)教授所开授的生理学,对生理学和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找到了所要主修的学科。从此投入生理学的研究,并担任西昂的实验助手。在齐昂的指导下,1874 年,他和同学阿法纳希也夫(B. V. Afanasyev)完成了第一篇科学论文《论支配胰腺的神经》,获得研究金质奖章。
因为在生理学上投入时间太多,大学最后一年,他主动要求留级,1875 年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再进外科医学学院(Medical Surgery Academy ,后改名为军事医学院)攻读医学博士学位,以使将来有资格去主持生理学讲座。此间他也在兽医生理实验室担任助理,开始进行血液循环与消化代谢的生理研究,1878 年转往波特金(Andre Botkin)教授新成立的医学实验室工作,在这里,他主要研究血液循环、消化生理、药理学方面的有关问题。1879 年从医学院毕业并获四年的奖学金,同年,他认识了在圣彼得堡念教育学院的谢拉菲玛(Seraphima Vasilievna),他们对文学和莎士比亚戏剧的共同兴趣最终使他们结为夫妇。1881 年 5 月,巴甫洛夫和谢拉菲玛结婚,他们有 4 个儿子和 1 个女儿,但长子出生仅数月就不幸夭折。1883 年,巴甫洛夫以《神经对心脏收缩的促进作用与实验》为题的论文获医学博士学位。因无志从医,故而未曾参加实习,留校担任生理学讲师。1884-1886 年期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路德维希(Carl Ludwig)研究室进修,继续研究心脏搏动的影响机制。此时,他提出心脏跳动节奏与加速跳动是由两种不同的肌肉在进行,而且是由两种不同的神经在控制。
1886 年,他自德国归来后重回大学的实验室,继续进行狗的“心脏分离手术”。这是非常困难的实验技术,他把狗的心脏取出,将心脏的血管接上已通气的血液的管子,让心脏仍能维持跳动,再进一步研究切除神经的一段,并观察此时心脏跳动的变化,进而探讨该神经对心脏跳动的影响。1887 年,他逐渐将研究的方向转向人体的消化系统,1888-1890 年在圣彼得堡波特金实验室进行循环和消化生理学的研究。他发明了新的实验方法,不是用被麻醉的动物做急性实验(每次实验完了,动物也就死掉了)而是用健康的动物做慢性实验,从而能够长期观察动物的正常生理过程。1888 年,他发现调节胰腺分泌活动的神经,完成了著名的假饲实验。1889 年,他做了第二个有名的手术:食管切断手术。由于这些成就,巴甫洛夫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有了声誉。但此时他的生活、工作条件仍很艰苦。1890 年 41 岁时应聘为圣彼得堡军事医学院药理学系教授,1891 年俄国皇室聘他为实验医学研究院生理所主任,担任此职的月薪是 720 卢布,至此时他才脱离了贫穷的生活。1895 年起兼任实验医学研究所生理研究室主任。在此期间因其在消化腺方面研究的杰出贡献,荣获 1904 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理学家。1924 年退休后,改任苏联科学院特别为其建立的巴甫洛夫生理研究所主任。十月革命后,在列宁格勒建立了专门研究条件反射的实验站。
巴甫洛夫是专心投入学术研究的典型学者,只专心研究,不注意衣食住行生活细节。他结婚时即同他妻子约定,妻子不干涉他的研究,他不负责家庭事务,并向妻子承诺,不饮酒、不打牌、不应酬,每年 9 月至次年 5 月,每周工作 7 天,只有暑假陪妻子到乡下度假。70 岁以后,巴甫洛夫每天仍乘电车上班,有次电车尚未停稳,就从车上跳下来,跌倒在地,路旁一位老妇人惊叫说:“天啊!看这位天才科学家连电车都不会搭!”巴甫洛夫的工作热忱一直维持到逝世为止,最后他在病中挣扎起床穿衣时,因体力不支倒在床上逝世。
巴甫洛夫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在于三方面:心脏的神经功能;消化腺的生理机制(获诺贝尔奖);条件反射研究。
至于对以后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经由他的条件反射研究所演变成的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1.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研究狗的消化腺分泌时意外发现的。用开刀手术在狗的腮部唾腺位置连接一导管,引出唾液,并用精密仪器记录唾液分泌的滴数。实验时给狗食物,并随时观察其唾液分泌情形。在此实验过程中,巴甫洛夫意外地发现,除食物之外,在食物出现之前的其他刺激(如送食物来的人员或其脚步声等),也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巴甫洛夫根据谢切诺夫《脑的反射》理论,在 1901 年将狗对食物之外的无关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现象,称之为条件反射。所谓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是指在某种条件下,非属食物的中性刺激也与食物刺激同样引起脑神经反射的现象。从 1901 年起,巴甫洛夫专心从事条件反射实验研究,直到 1936 年逝世为止,长达 35 年之久。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的实验装置
2.经典条件性作用 巴甫洛夫发现条件反射现象之后,他原本有意称条件反射现象为精神反射(psychic reflex),后来改称为条件反应。他以后的实验研究,继续采用与食物无关的各种刺激(如灯光、铃声、拍节声等),实验观察狗的唾液分泌,并分别定出四个名称:
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指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 UCS);
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称为无条件反应(unconditioned response);
食物之外的刺激称为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 CS);
食物之外刺激引起的反应称为条件反应(conditionedresponse)。
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之间新关系建立的历程,可用以下表说明之:
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之间关系的建立
条件作用前 1 无条件刺激(UCS,食物) → 无条件反应(UCR,唾液分泌)
2 条件刺激(CS,铃声) → 引起注意但无唾液分泌反应
条件作用中(多次重复) 3 条件刺激(CS,铃声) + 无条件刺激(UCS,食物) → 无条件反应(UCR,唾液分泌)
条件作用后 4 条件刺激(CS,铃声) → 条件反应(CR,唾液分泌)
对条件反应现象,巴甫洛夫从事过无数的实验,也提出了从生理到心理的详细解释。他认为这其间从生理到心理的历程,就是学习历程。巴甫洛夫的研究和理论,在心理学上称为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原理,提供了以后美国行为学派刺激—反应心理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巴甫洛夫是用条件反射方法对动物和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进行客观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也是现代唯物主义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立者。他发展了谢切诺夫关于心理活动反射本性的学说,把反射解释为有机体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要素。他详细地研究了暂时神经联系形成的神经机制和条件反射活动发展与消退的规律性,论述了基本的神经生理过程 - 兴奋和抑制现象的扩散和集中及其相互诱导的规律,提出了神经系统类型的学说和两种信号系统的概念。他的条件反射理论是后来行为主义发展的奠基石,J.华生借此构成行为主义纲领。
Reference:
K. N. Kornilov- http://www.whpsy.com/person/k/Kornilov.K.N.htm
V. M. Bekhterev-http://www.whpsy.com/person/b/Bekhterev.V.M.htm
I. P. Pavlov- http://www.whpsy.com/person/p/Pavlov.I.P.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