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5日 星期二

語言治療和心理治療

  就語言的心理作用而論,能夠滿足心理需要的對象物,都有相應的名稱,即名詞,名詞可以作為符號來替代真實的物品。如果我們想徵求他人的意見,看他人是否想吃蘋果。在沒有語言符號的情況下,我們只能真的拿個蘋果,讓他人看到蘋果,然後他人會決定是否要吃蘋果。在有語言的情況下,我們就不必真的拿著蘋果,而是跟他人說一聲: 「我這裡有蘋果,你想吃蘋果嗎?」語言,方便了人們的交流,讓人們交流的時候,不必要真的拿著蘋果讓對方看到,這的確是輕鬆省事兒的好辦法。


  語言就是這樣一套符號系統。它方便人們交流,人們可以藉助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幻想和願望,卻無法直接接近自己真正想要的現實對象物(如真實的「蘋果」)。語言把人與真實對象物隔離開,人不斷地與「蘋果」這樣一套符號系統打著交道。語言是真實對象物的符號,是一個「虛擬的替代物」。符號本身不具有直接充分滿足心理需要的作用。

  使用語言來表達情感需要,這時的「語言符號」作為替代物實質上起到了壓抑心理需要的滿足與壓抑情感表達的作用。人在說話時聲音的音調、節奏、速度、強度等都會表達出一定的情緒內容,這種情緒內容就是言語表情。語言不僅用於人們的溝通交流,而且它也是表達感情的重要手段。


心得感想:


  語言的治療和一般疾病治療相同,治療的過程必須預先告知患者,其所接受的治療會有哪些狀況產生,以免事前和事後的疑慮發生。事實上,語言治療和心治療是密不可分的,舉例來說,罹患自閉症的孩子和別人都沒有眼神接觸,彷彿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而且對於某些玩具和事物相當固執,因此,必須針對自閉症的人安排相關的心理治療課程,而非只是單純的治療語言部份。除此之外,心理治療與算命的目的可能雷同,在沒有心理治療這項工作之前,社會大眾一直是由宗教、命理工作者進行撫慰。到目前為止,人的心理仍是一個謎,但是站在科學的角度上,近二百年來許多人前撲後繼的投入這方面的研究,並在臨床治療的實務工作上建立了許多完善系統來了解、協助及治療,而不同的治療學派都有其獨特的見解。語言的治療也是如同心理治療,都是透過完善的系統來幫助病患找到最有助益的出口。



參考文獻

1 維基百科 心理治療。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F%83%E7%90%86%E6%B2%BB%E7%99%82。

2 佰鳴資訊百科心理治療。網址: http://www.bm58.com/index.php/%E5%BF%83%E7%90%86%E6%B2%BB%E7%99%8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